新能源

全球汽车"缺芯"加剧 似乎无法阻挡新能源汽车前进的步伐

在新冠疫情叠加供需失衡的冲击下,全球电子芯片的生产、供应从去年开始出现短缺,"缺芯"对重度依赖芯片的汽车行业造成了巨大影响。2020年下半年至今,沃尔沃、大众、通用、上汽、现代起亚、福特、蔚来、奔驰、日产、本田、保时捷等数十家汽车企业就曾因"缺芯"被迫减产甚至停产。

"缺芯"的问题早在去年就开始显现,许多企业预计今年第二季度芯片供应问题会逐步缓解,但为何这场芯片危机似乎正愈演愈烈?

缺芯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供需失衡。早在2018年,许多大型企业大量采购、囤积芯片,直接导致整个半导体行业在2019年进入了销售库存的阶段。在客户订单大幅下滑的背景下,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行业对汽车消费前景感到悲观,大量的汽车芯片生产线停产或转产。而新能源车的快速崛起也打了供应商们一个"措手不及",汽车芯片产能严重跟不上需求增速,直接导致了这轮"缺芯潮"。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产能,但产能问题短时间内并不容易解决。新建产能从建厂导入设备往往需要2至3年时间才能完成车规认证,才能进入整车厂供应链。而后疫情时代疫情的反复,也对汽车芯片供应造成了不确定性。因受到疫情冲击,以马来西亚为中心的某汽车芯片供应商的工厂,继关厂停产数周后,再次被当地政府要求关闭部分生产线至8月21日。东南亚地区占全球约27%的半导体封测产业份额,仅马来西亚的全球占比就高达13%。这轮停产直接导致了芯片供应的恶化。

据AutoForecastSolutions数据显示,因全球汽车"缺芯"加剧,截至8月29日,全球汽车累计减产达688.7万辆。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芯片短缺或造成8月份国内汽车市场减产50万至70万辆,第三、四季度汽车销量同比负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在过去汽车行业的百年历史里,汽车芯片从未成为过如此严峻的问题,那又是什么让汽车芯片在当今汽车行业里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其实汽车芯片在汽车制造中一直有着一席之地。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汽车就进入了电控时代。传统汽车的功能芯片用于引擎控制、电池管理等布局功能。由于功能的局限性,汽车芯片的需求并不是非常高。而随着汽车行业进入了智能化以及新能源化的时代,汽车芯片开始在汽车制造业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小到胎压监测系统TMPS、摄像头,大到整车控制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都离不开芯片。少一枚核心芯片,都会直接影响到整车的生产,目前市场最缺的MCU(微控制单元)芯片主要用于刹车、空调、仪表、安全、门锁和其他系统,直接关系到整车安全。

据测算,目前市面上汽车搭载的芯片数量约为每辆1,200颗,而一些高智能化车型所需要的芯片更多。小鹏汽车就曾表示,目前的小鹏汽车搭载约1,700颗芯片。

然而,缺芯潮似乎无法阻挡新能源汽车前进的步伐。在刚刚过去的八月,新能源汽车单月零售销量为24.9万台,同比增长167.5%,环比增长12%,依旧保持了高增长的态势。

对于新能源车来说,芯片需求更高,是什么原因导致其销量依旧超出预期?

笔者认为,缺芯问题依旧给新能源汽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部分车企交出的半年报不尽如人意,虽然营收增长,但盈利能力不进反退。这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车企在上游成本承压。由于汽车芯片短缺,芯片价格走出了翻几倍的行情,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若是车企将成本直接嫁接到下游的消费者,有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上游成本承压,下游无法提价,直接导致了车企的盈利能力下降。

而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主要归功于自主品牌头部企业产业链韧性强,在国产芯片研发中取得了突破。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在芯片研发上已经走到了前列,成为国内自主可控的车规级IGBT头部厂商;吉利旗下的亿咖通与Arm中国、北汽产投与Imagination集团等合作也是国产芯片发力的一大佐证。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能够实现汽车芯片的研发,但受制于技术,许多原材料仍需要进口,而这一部分的成本增加需要车企自行消化。若想实现芯片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我国还需要在研发、制造等技术上都有提升。

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部分传统车企因芯片短缺损失大量订单,给自主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留出了窗口期。

新能源车的接受度随着其高性价比、低出行成本越来越高。而传统汽车由于芯片短缺,交车时间较长,热门车型普遍纯在加价购买现象且出行成本高居不下,许多消费者转头走向了新能源汽车。值得一提的是,8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到20.1%,超前完成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的所计划的2025年20%的渗透率目标,显示出行业良好趋势。

虽然新能源车销量大增,但几乎所有车企都有尚未交付的订单。"缺芯"问题无疑对汽车厂商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巨大打击,但在如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还能逆势上行,足以说明了行业的高景气度。若是未来芯片压力减缓,更多的产能被释放,整个行业的潜力更是不可估量。

全球汽车供需紧张前提下,国产芯片的崛起不仅可以缓解汽车产能的压力,也会避免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卡壳"的难题。中国工信部明确表示,国家会加大力度扶持芯片产业,力求让中国芯片自给率在2025年达到70%。而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已经做出了表率。

此次"芯片荒"对汽车厂商来说是风险也是机会,对于投资者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精彩推荐